妙法莲华经譬喻品浅释03
2007年05月30日14:29文章来源:uedbet官网西甲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1838 字体: 繁體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浅释03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何谓出世善根呢?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具足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功德,是为出世善根。世间善根即持五戒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为五戒;再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贪、不嗔、不痴、不绮语、不妄言、不恶口、不两舌,共为十善。有断常二见者,则会断世、出世善根。‘头发髼乱’:譬喻外道。‘非常计常’:认为生而为神,则永远是神;生而为人,则永远是人;生为禽兽,永远是禽兽,永无改变。外道亦有一死永灭之谬论。这些理论皆过犹不及,未能合乎中道,互相矛盾,故谓‘头发髼乱’。‘残害凶险’:譬喻‘常见’,破无常真理,而‘断见’则破因缘真理。‘饥渴所逼,叫唤驰走’:三国时曹操领兵出征,中途缺水,曹操为士兵打气说:前面十至二十里处有一梅林,各人听闻酸梅即顿时止渴,故有成语云:‘望梅止渴’。单是望梅可止渴,但画饼却不能充饥。‘饥渴’是对智慧的饥渴,修道人要有智慧食,禅定饮;不听经,则无智慧食;不打坐,则无禅定饮,故谓‘饥渴所逼’。‘叫唤驰走’:‘叫唤’譬喻宣唱‘断’见邪论,‘驰走’譬喻在六道轮回中生死不息。
 
夜*饿鬼    诸恶鸟兽    饥急四向    窥看窗牖    如是诸难
恐畏无量
 
‘夜*饿鬼,诸恶鸟兽’:譬喻欲界中五利使和五钝使之烦恼。欲界众生都是有漏,故不知修道,更不能得禅悦的滋味。‘饥急四向’:譬喻外道所修之邪观无法领悟真理,而他们却仰慕道果及禅味。‘窥看窗牖’。‘如是诸难,恐畏无量’:这样诸难,实在可怕之极。
 
是朽故宅    属于一人    其人近出    未久之间    于后宅舍
忽然火起
 
‘是朽故宅’:譬喻无始故有的三界无安之所。‘属于一人’:佛以应身到此三界教化众生,故‘属于一人’。从佛发心到成佛,经三大阿僧祇劫,他发无量无边之誓愿:愿度一切众生,了生脱死。故我人身为佛教徒,应效法佛陀,发无量无边大誓愿,度一切众生。佛教徒应度父母信佛,所谓:‘身得离尘垢,此道方成就’,若能度父母信真理,才是真正孝顺,然后度兄弟姊妹,明白真理,远离邪知邪见。释迦牟尼佛成佛后,还到忉利天为母说uedbet官网西甲经,可见佛陀已成佛,仍不忘度其母。
 
‘其人近出,未久之间,于后舍宅,忽然火起’:释迦牟尼佛于大通佛时,教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降伏五浊,完结一切业感,佛遂入涅槃。佛入涅槃后,一切众生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复现。亦可譬喻佛所教化的众生已得无生法忍,所谓:‘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不再生于三界,故谓‘出’。佛虽已成佛,超出三界,但佛也会倒驾慈航,再来世上教化众生,故谓‘近’。经云:‘佛数现涅槃’意谓出三界火宅。‘于后宅舍,忽然火起’:‘舍’譬喻五蕴:色、受、想、行、识,五蕴火把三界烧坏。
 
四面一时    其焰俱炽    栋梁椽柱    爆声震裂    摧折堕落
墙壁崩倒
 
‘四面’譬喻四念处。佛入涅槃后,一切修道的比丘、比丘尼都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一)观身不净:观身、受、心、法皆不净。(二)观受是苦:观身、受、心、法皆苦。(三)观心无常:心念念迁流,故曰‘无常’,观身、受、心、法皆无常。(四)观法无我:观身、受、心、法皆无我。修四念先修:1、不净观,以破除我执。人常执著这臭皮囊,放纵享乐而造业。修道人应破除我执,借假修真。2、观受是苦,有三苦、八苦以至无量诸苦。三苦:(一)苦苦,是贫困之苦。(二)坏苦,是富贵之苦,人拥有的一切物质,难免损坏。(三)行苦,念念迁流生苦恼。3、观心无常。4、观法无我。‘一时’譬喻五浊、八苦、四倒同时生出。四倒是外道之四颠倒见:非常计常、非乐计乐、非我计我、非净计净(常、乐、我、净是涅槃四德)。
 
‘其焰俱炽’:四倒、五浊、八苦互相助长,故曰‘其焰俱炽’。
 
‘栋梁椽柱’:譬喻支持身体的骨骼。
 
‘爆声震裂’:命断为‘爆’,譬喻断命时。
 
‘摧折堕落,墙壁崩倒’.气断骨离为‘摧折’,譬喻命终时四大解散,地、水、火、风各有所还,身体化为乌有。
 
诸鬼神等    扬声大叫    雕鹫诸鸟    鸠槃荼等    周慞惶怖
不能自出    恶兽毒虫    藏窜孔穴    毗舍阇鬼    亦住其中
薄福德故    为火所逼    共相残害    饮血啖肉
 
‘诸鬼神等’:譬喻五钝使和五利使。
 
‘扬声大叫’:诸鬼神等见忽然舍宅起火,墙倒屋塌,故惊恐大叫。
 
‘雕鹫诸鸟,鸠槃荼等,周慞惶怖,不能自出’:譬喻三界不易出离,必须借助佛法僧始可得出。
 
‘恶兽毒虫,藏窜孔穴’:‘孔穴’譬喻色界。
 
‘毗舍阇鬼,亦住其中’:啖精气鬼也是在色界中。
 
‘薄福德故,为火所逼’:由于福德浅薄,所以常发脾气,故有云:‘缺德带冒烟’。菩萨或会以折服法,以使众生醒觉,但只是权巧之法,并非发脾气。但普通人发脾气,是由于德行不足所致,发脾气如被火烧。譬喻三界无安,被四倒、八苦所逼。
 
‘共相残害’:色界中厌下欣上,例如在色界中讨厌欲界,向往无色界;在上界者不欢喜下界,故‘共相残害’。
 
‘饮血、啖肉’:‘饮血’譬喻色界及无色界众生有默然的执著,止语而不与人交谈。‘啖肉’譬喻色界及无色界中众生执著功德。
 
野干之属    并已前死    诸大恶兽    竞来食啖    臭烟烽燎
四面充塞
 
‘野干之属,并已前死’:‘野干’譬喻欲界的‘贪’。已生色界,故已离欲界的‘贪’。‘诸大恶兽,竞来食啖,臭烟烽燎,四面充塞’:‘诸大恶兽’譬喻色界的‘贪’。可把欲界的‘贪’吞噬,虽无冒烟,但仍有微细的热恼,仍有味禅的境界,故以‘臭烟’喻之。亦通身受心法及以四大,故言‘四面充塞’。
 
蜈蚣蚰蜒    毒蛇之类    为火所烧    争走出穴    鸠槃荼鬼
随取而食
 
‘蜈蚣蚰蜒,毒蛇之类,为火所烧,争走出穴’:譬喻无色界。无色界比色界更高一层,修道人到无色界中,讨厌色界,因色界仍是有形相可见,色界众生被形相所局限,仍有苦粗相,在色界中被八苦五蕴所烧,故欲脱离色界牢笼生到无色界中。
 
‘为火所烧,争走出穴’:‘穴’譬喻色界天,‘出穴’譬喻无色界天,到无色界中定力则更进一步。到无色界天,色界天灭,故以‘鸠槃荼鬼,随取而食’喻之。‘鸠槃荼鬼’譬喻本五钝使及五利使皆可得无色定,但文中执著五钝使厌色界天,而欣向无色界,五利使已证得无色界,故厌弃色界天,故曰:‘鸠槃荼鬼,随取而食’。
 
又诸饿鬼    头上火然    饥渴热恼    周慞闷走
 
饿鬼腹大如鼓,喉细似针,故难填饱。头上著火,饥渴热恼,而漫无目的地四处乱跑。‘饿鬼’譬喻四空处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四空天虽已空但仍有识,未了生死,未得无漏饮食,犹如饿鬼未得无漏饮食,虽居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之顶,但仍未了生死,被无常所烧,故‘头上火然’。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为八万大劫,天福享尽仍要堕落,被无常火所烧,得不到正道之食,故云‘饥’。无助道浆水滋润,故云‘渴’。在四空处众生,虽是三界中最高者,但有细微的八苦所逼,八苦仍存于八识田中,故云‘热’。仍有微细诸惑: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见惑:对境生贪爱。思惑:迷理起分别。尘沙惑:菩萨教化众生,必须通达如尘如沙那样多的法门,否则,自在教化,则为尘沙惑。无明惑:不辨是非,认假作真。因有诸惑故云‘恼’。四空处众生仍在生死中,不想出离,故云‘周慞闷走’。
 
其宅如是    甚可怖畏    毒害火灾    众难非一
 
三界无安,故云:‘甚可怖畏’。若不求出离犹如:‘毒害火灾,众难非一’。
 
是时宅主    在门外立    闻有人言    汝诸子等    先因游戏
来入此宅    稚小无知    欢娱乐著    长者闻已    惊入火宅
 
‘宅主’即佛,佛在门外立,闻有人言,汝诸子等,先因游戏,来入此宅,稚小无知,欢娱乐著,长者闻已,惊入火宅。佛已证得法身地果位,故谓‘在门外’。‘立’即佛常存大悲心,欲救众生,故不住第一义空座。‘闻有人言’:譬喻三昧,佛得三昧法,观机逗教。‘汝诸子等’:五道中一切众生。‘先因游戏,来入此宅’:此等众生初发心时求出此火宅,但未得三不退转(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仍有见惑和思惑。一切众生理性本清净,因无明妄起执著,而致生死相续,故以‘先因游戏’喻之。‘稚小无知’:即修行末圆满,被见惑、思惑、无明惑所缠。‘欢娱乐著’:生于三界中不知出离,误以为此间是乐土。‘长者闻已,惊入火宅’:譬喻佛怜悯众生,要到三界中度化众生。
 
方宜救济    令无烧害    告喻诸子    说众患难    恶鬼毒虫
灾火蔓莚    众苦次第    相续不绝    毒蛇蚖蝮    及诸夜*
鸠槃荼鬼    野干狐狗    雕鹫鸱枭    百足之属    饥渴恼急
甚可怖畏    此苦难处    况复大火    诸子无知    虽闻父诲
犹故乐著    嬉戏不已
 
‘方宜救济’:此时佛欲以大乘法救度所有众生。‘令无烧害’:以免众生被五蕴火所烧。‘告喻诸子,说众患难’:令诸子得悉,火宅中充满患难——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恶鬼、毒虫’:譬喻五钝使和五利使。‘灾火蔓莚’:五蕴之火四处蔓延,把三界烧坏。‘众苦次第’:众苦相续不绝。‘毒蛇蚖蝮,及诸夜*,鸠槃荼鬼,野干狐狗,雕鹫鸱枭,百足之属’:譬喻五钝使和五利使。‘饥渴恼急,甚可怖畏,此苦难处,况复大火’:因既无正道之食,又无助道之浆,故惑饥渴,所以饥渴恼急,甚可怖畏。三界有各种怪物,何况复有大火所烧。‘诸子无知’:一切众生无大乘根性。‘虽闻父诲’:虽常受长者训诲。‘犹故乐著,嬉戏不已’:仍逗留其间嬉戏作乐。
 
是时长者    而作是念    诸子如此    益我愁恼    今此舍宅
无一可乐    而诸子等    耽湎嬉戏    不受我教    将为火害
即便思惟    设诸方便
 
此时佛又作是念,诸子如此,更为我添烦恼。佛的愿力是度众生,而众生不知醒悟,故添佛愁恼。三界中实无可留恋,而诸子等,却沉迷留恋这三界。
 
人在三界中,被无明缠绕,不发菩提心,不修菩提道,甚至根本不信佛。我有一个弟子,他的父母最近来三藩市,见其子在臂上曾燃香,大感不满。现在的人多是颠倒是非,本来燃香供佛,是对佛的一种供养,他们竟为儿子燃香供佛而感不满。人做颠倒事,一般人却不以为然,不加干涉。可是人要修道学好,却有亲眷反对,岂不是颠倒。
 
最近我有一个弟子,他见一切物件都在移动,有如在阳光注照下,可见微尘晃动。他这境界是开五眼前的一种现象,有时又如瞎了,甚么也看不见,这是五眼正要开而未开时的现象。人若对这境界有所执著,或想得五眼,或不欲有此境界,若有所差池犯错或多管闲事,则五眼会闭。故开五眼后要具足定力,有定力才能生真正智慧。
 
‘不受我教,将为火害。即使思惟,设诸方便’:众生不受教诲,恐怕都会被火所烧,佛即作思惟,既然众生不受大乘法教化,即以方便权巧之法教化众生。
 
告诸子等    我有种种    珍玩之具    妙宝好车    羊车鹿车
大牛之车    今在门外    汝等出来    吾为汝等    造作此车
随意所乐    可以游戏
 
‘告诸子等,我有种种,珍玩之具,妙宝好车’:以上四句是劝转。‘羊车鹿车,大牛之车,今在门外’:是示转。‘汝等出来’:是示转。‘吾为汝等,造作此车’:即佛已证得佛果。‘随意所乐,可以游戏’:即证转。劝转、示转、证转,乃三转四谛法轮。佛告诉诸子,我有一些玩具,比你们现在所玩的更有趣,有上乘之车,羊车、鹿车、大白牛车置于门外,你们快出门外,我为你们预备了这些车,你们可随意驾驶到处游玩。
 
诸子闻说    如此诸车    即时奔竞    驰走而出    到于空地
离诸苦难
 
‘诸子闻说’:譬喻闻慧。‘如此诸车’:譬喻上乘妙法。‘即时奔竞’:譬喻思慧和修慧。‘驰走而出’:譬喻见地。‘到于空地’:譬喻证得四果阿罗汉,即无学位。‘离诸苦难’:到无学位,已了分段生死,但变易生死仍未了。
 
长者见子    得出火宅    住于四衢    坐师子座    而自庆言
我今快乐    此诸子等    生育甚难    愚小无知    而入险宅
多诸毒虫    魑魅可畏    大火猛焰    四面俱起    而此诸子
贪著嬉戏    我已救之    令得脱难    是故诸人    我今快乐
 
‘长者见子,得出火宅’:譬喻佛见诸子得出三界火宅。‘住于四衢’:譬喻四谛。‘坐师子座’:释迦牟尼佛坐于师子座上。‘而自庆言,我今快乐’:佛见诸子免难而感快乐。‘此诸子等,生育甚难’:抚育此等诸子并不容易。‘愚小无知,而入险宅’:他们幼稚无知,所以入火宅。‘多诸毒虫,魑魅可畏,大火猛焰,四面俱起’:火宅中既有毒虫魑魅,还四面起火。‘而此诸子,贪著嬉戏,我已救之,令得脱离’:诸子贪恋嬉戏,幸而我已救拔他们出离火宅。‘是故诸人,我今快乐’:所以我在所有人中,我是最快乐者。
 
以上的经文详细而言:
 
‘长者’即佛,长者有十德。‘四衢’譬喻四谛。三十子及五百人既已出离火宅,到无学位上,对苦、集、灭、道四谛法已明了。众生未得度时,佛站在门外,为众生在火宅中而担忧。因佛具大悲心,不愿舍离众生,唯恐众生在三界中坠落。现见众生已免于灾难,故无所顾虑,佛遂坐‘师子座’上。此时佛深感快乐。以前佛未遇具有大乘根性的众生,现在教化小乘众生已圆满,将要度大乘众生,故升‘师子座’。已应得度的众生,此等众皆已得度,大乘众生已成佛,故‘而自庆言,我今快乐’。‘此诸子等,生育甚难’譬喻佛教化众生,并不容易。我们天天讲经说法,弘扬佛法,也不容易。你们初遇佛法时,对佛毫不认识,现已学佛法一年,仍对佛法半信半疑,可见教化众生实不容易。佛在三万亿佛时教化众生以大乘法,故谓‘生’,此等众生的菩提根在二万亿佛时已生长出。讲经说法责任重大,不可轻率乱讲,若把经义说错,使听者误入歧途,那么你的果报是坠地狱。佛在三万亿佛以前已以大乘佛法教化众生,期间有少数众生成熟,故云‘育’。佛历尽千辛万苦,久经劫数,才得栽培出大乘的种子,大乘的根基,故云‘甚难’。‘愚小无知’:譬喻众生的善根微薄,常被妄想所覆。
 
人缺乏智慧,才生五浊,而致受果报,故‘而入险宅’。‘多诸毒虫,魑魅可畏’:譬喻三界中利使和钝使。‘大火猛焰,四面俱起’:譬喻三界火宅中有八苦、四倒(非常计常、非乐计乐、非我计我、非净计净)。‘而此诸子,贪著嬉戏’:众生起见爱惑,执著见爱,不能放下。‘我已救之,令得脱离’:佛已救拔众生,离诸苦难。‘是故诸人,我今快乐’:所以在一切人中,我是最快乐者。
 
尔时诸子    知父安坐    皆诣父所    而白父言    愿赐我等
三种宝车    如前所许    诸子出来    当以三车    随汝所欲
今正是时    唯垂给与
 
‘尔时诸子,知父安坐’:尔时诸子得出火宅,见其父端然安坐于师子座上,乘机向其父讨车,譬喻佛正宣畅妙法莲华经大乘妙法时。‘皆诣父所,而白父言’诸子恭敬地到父前,而白父言:‘愿赐我等,三种宝车,如前所许’:譬喻彼等仍执著于小乘法、中乘法而对大乘法心怀疑惑。
 
以佛威德住世说法这么久,一般众生尚且生疑惑,难怪现在人对法华经的道理,半信半疑,与佛理得不到相应,皆因没有真正深入了解,真正生信心故。应除去以往一切的邪知邪见,生真正信心。‘诸子出来,当以三车’:诸子已从火宅出来,当以三乘法度众生。‘随汝所欲’:佛曾说三乘法,随个人所爱好而得证果。在法华会上,既然说三乘法是方便法门,必定有大乘法以教化众生,故云:‘今正是时,唯垂给与。’
 
长者大富    库藏众多    金银琉璃    阵磲玛瑙    以众宝物
造诸大车    庄校严饰    周匝栏楯    四面悬铃    金绳交络
 
‘长者大富’:譬喻佛乃是三界至尊至贵之大富长者,佛在印度贵为太子,有转轮王德,而出家修行,并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所谓‘三觉圆,万德备’。‘库藏众多’:‘库’是用以储存粮食的仓库。‘藏’是藏于地下的宝藏。以‘库’譬喻人的六根,内储如来藏性;六根门头显视宝贵的觉性。‘藏’譬喻一切万行。以六度之法,庄严万行,每一度中皆具足万行,每一行中亦具足六度,所以六度万行是息息相关。一切法具足一切行,一切行中,也具足一切法。以无量行修无量法,以无量法成就无量行,故云:‘库藏众多’。
 
‘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譬喻佛的四智,如无价珍宝。四智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以众宝物,造诸大车’:世界上有各色各样宝物,佛的法亦不仅限于四智,也有各种不同的法,如七菩提分、八圣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等。以种种法门,成大乘佛法;大乘法是由一切法成就。‘庄校严饰,周匝栏楯’:譬喻陀罗尼。陀罗尼是梵语,中译为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总括大乘、小乘法,一切法中之无量义都尽在其中。陀罗尼能去除一切恶,奉行一切善。‘四面悬铃’:譬喻四无碍辩。‘金绳交络’:譬喻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宏誓愿是一切诸佛、菩萨、声闻、缘觉都包括在内。
 
第一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常自思惟已度一切众生否?又要度如未度。如来度一切众生,而无有一众生灭度者,意谓已度生如未度,即是度众生而不执著度生之相;但若未度众生,不可自言已度。
 
众生乃众缘和合而生,从十二因缘演变而成人,蚂蚁乃至细菌皆是众生。我们不用往外找众生,人自性中已有无量众生。现在科学发达,可证明人体中有很多细菌和微生物,五脏六腑中有无量众生。人吃的食物也是众生,如猪肉、牛肉、羊肉、鱼肉等,这些肉类中有很多细菌。人吃这些肉类,故肚里就有了这些细菌的种子。吃那一类众生较多,即与之成为眷属,与之因缘加深,而致纠缠不清不能分离。吃猪肉多者,有机会生为猪。吃牛肉多者,则生为牛。若多吃米是否也变成米呢?米是无情,而众生是有情。若啖食有情众生,即生为有情众生。吃无情众生,却能助长法身慧性。人若禁食那一类众生,即是度那一类众生。‘度’,即度过苦海,登涅槃彼岸。我们若明白其中道理,则不应吃众生肉。从前有一个吃肉的人,死后到阎罗王处,所有他生前曾吃过的肉类众生,都来跟他算帐,吃肉者还自我辩护说:‘我虽然吃肉,但罪不应在我,应归咎卖肉贩。’于是阎罗王传召卖肉贩,卖肉贩亦自辩:‘我所以卖肉,皆因有人买肉。若无人买肉,我又怎会卖肉呢?’
 
卖肉贩跟吃肉者互相争论,后来两人把责任推在屠夫身上,阎罗王又召见屠夫,屠夫也辩护:‘我是宰猪,但是有人买,有人吃肉,我才会屠宰。若无人买,无人吃,我也不会宰。’于是各说各的道理,所说的尽是造罪业的道理。结果,阎罗王仍然判食肉者偿还血债。可见吃那一类众生,就与那一类众生结下不解之缘,所谓:‘肉字里边两个人,里边罩著外边人,众生还吃众生肉,仔细思量人吃人’。楞严经中云:羊死为人;羊既可为人,猪牛亦可为人。若未开天眼通,不能观察其因缘,则以为猪即猪,羊即羊。人多吃众生肉,把本有灵明觉性埋没了,变成愚痴。故我们欲度众生,先要戒杀,不吃众生肉。人欲度众生,先度自性众生。度生还要离相,无所执著。
 
第二宏愿是‘烦恼无尽誓愿断’:人的烦恼在不知不觉中而生,无明现前,生烦恼会烧掉功德法财。
 
第三宏愿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佛经有无量数之多,去年你们学楞严经,今年学法华经、心经、金刚经、uedbet官网西甲经,各经典有其道理,多如恒河沙数,无穷无尽。佛教中有大乘法、小乘法、四谛法、六度法、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有八万四千法门,学一法门就要八万四千劫,何况一般人的寿命只有三万六千天,法门未学完已死掉。可是,虽是学不完也要学,若不学更一窍不通。世界有各种不同的语言,没有一个人能尽通一切语言。语言尚且如此繁复,何况文字呢?文字千变万化,实不易学。故庄子云:‘吾生亦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年龄,学习无穷的知识,根本做不到。学佛法何以要打坐?就是要学习我们自性中无量的经典,人自性中本有无量法门,人却舍本逐末,向外驰求,不知回光返照。心经中云回光返照观自在,自在则生般若,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已空,其余诸法亦了。天天静坐,即回光返照,要勤修法门,不可一暴十寒。
 
第四宏愿是‘佛道无上誓愿成’:佛道是世界最高贵者。世尊,即世出世之尊。成佛才是所有众生究竟的归处,故要发誓成佛,亦要度众生共成佛道。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这誓愿成。不要尽管他人闲事,所谓:‘他不好,他不对’,不要只看他人的错处,应除掉自己心中的妄想。即使是称心如意的事,也不过是快乐的妄想,应看破放下,证得中道了义。每天皆平稳地行持中道,终有一天会开悟,开悟即成佛。四宏誓愿是很重要,故如经文上说‘宝绳交络’。
 
真珠罗网    张施其上    全华诸缨    处处垂下    众彩杂饰
周雨围绕    柔緛缯纩    以为茵褥    上妙细毡    价值千亿
鲜白净洁    以覆其上    有大白牛    肥壮多力    形体姝好
以驾宝车    多诸傧从    而侍卫之    以是妙车    等赐诸子
 
‘真珠罗网’:譬喻佛的慈悲门。‘张施其上’:譬喻佛有大慈悲,普度一切众生。‘金华诸缨’:譬喻四摄法:(一)布施,真诚布施,不是出于勉强。因一切众生都有贪求,所谓:‘欲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牵’,行菩萨道要布施。(二)爱语,说话能令他人快乐,令人人都欢喜听。(三)利行,一切所作所为以利益他人为本。(四)同事,欲度某一种人,必先与之交友,共同相处,日子久了,自可度之。‘处处垂下’:表示无所不度,到处行四摄法。‘众彩杂饰’:多彩色以装饰此车。‘周匝围绕’:车上庄严微妙。‘柔緛缯纩,以为茵褥’:即前文所说‘重敷婉筵’,故‘柔緛’。‘上妙细毡,价值千亿’:譬喻观照智慧。‘鲜白净洁,以覆其上’:无一切恶即‘鲜白’,意谓修身必先严持戒律。‘有大白牛’:譬喻无漏智慧。‘肥壮多力,形体姝好’:譬喻具足一切万法。‘以驾宝车’:即以无漏智慧修大乘佛法。‘多诸傧从,而侍卫之’:譬喻方便波罗蜜。方便法正是助大乘法者;修行无漏智慧,仍需要有其他各种法门协助。修无漏智慧,存贪念即有漏,有嗔心即有漏,有痴心也有漏,有慢心、疑心、邪见也是有漏。必先去除贪、嗔、痴、慢、疑,离一切习气毛病,才可得无漏智慧。外道及二乘都用此方便法。‘傧从’也可用譬喻果地的神通,可以遂意而用。‘以是妙车’:等依大乘法修行,将来得证佛果。
 
诸子是时    欢喜踊跃    乘是宝车    游于四方    嬉戏快乐
自在无碍
 
众生听闻大乘法,得悉大乘妙法之境界乃不可思议,妙不可言,而欢喜踊跃。依照大乘法修行,通达所有佛法,如四谛法、六度法、十二因缘、四无量心、四无碍辩、四念处、四正勤等法具足,以法为精神食粮,但觉自在无碍。
 
告舍利弗    我亦如是    众圣中尊    世间之父    一切众生
皆是吾子    深著世乐    无有慧心    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    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    病死忧患    如是等火
炽然不息
 
佛告诉舍利弗,我亦如这长者一样,我乃众圣之尊,世间一切众生之父,所有众生皆是吾子。可是他们都执著世间之乐,以苦为乐,失却智慧。其实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三苦、八苦、众苦充满,很容易就堕落到三恶道去,故甚可怖畏。孩子初生即哇哇大哭,孩子出胎如生龟脱壳;人死时如活牛剥皮,人老时身体一切机能衰退,人到死时,医生也束手无策,难保不死。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等众苦交煎。众生的业力日益深重,故火越烧越盛,没有止息。
 
如来已离    三界火宅    寂然闲居    安处林野    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    其中众生    悉是吾子    而今此处    多诸患难
唯我一人    能为救护
 
佛已离三界火宅,优游自在,寂然闲居世外桃源,安处林野。但此三界都是佛所有,一切众生皆是吾子。如今三界中多诸患难,充满毒虫猛兽,唯佛一人才能救护。佛谓一切众生皆是其子,但有些众生却不认慈父,竟毁谤三宝。人在世间之父是造业而生,而佛乃出世间之父,我们法身慧命之父,清净无染之父。若认佛为父,将来可得清净无染。
 
虽复教诏    而不信受    于诸欲染    贪著深故
 
佛虽然以种种方法教化一切众生,但众生不生信心,因一切众生为欲念所染,贪著财、色、名、食、睡。还把智慧遮盖,贪著深故,而致理智被蒙蔽。
 
以是方便    为说三乘    令诸众生    知三界苦    开示演说
出世间道    是诸子等    若心决定    具足三明    及六神通
有得缘觉    不退菩萨
 
佛因众生执著欲染太深,故只好暂时搁置大乘法,以方便权巧之法教化之。以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来教化众生,此乃舍实用权。今时有些青年人自谓吃迷幻药能到虚空中,而且有师为之作证,实乃以讹传讹,‘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往虚空处,根本不用吃迷幻药,此乃自欺欺人,失却真正智慧,佛唯有以权巧之法度之。佛知欲界、色界、无色界都充满苦恼,故开示众生,为之说出世间法。世间有器世间、有情世间、正觉世间。器世间又叫依报世间。有情世间是所有众生的世界,即正报世间。正觉世间是佛的世界。‘三明’即过去明、现在明、未来明,过去明即宿世明,知悉前生因缘。现在明即漏尽明,反迷归觉,已得无漏。人若摒弃一切贪著,修行便可得无漏。未来明即天眼明,无论障内物和障外物者皆一目了然,甚至可看天外一切。‘及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天眼通能透过自己身体内,看到体内的众生。天耳通不单外听天上之音,又可听到自己体内的虫子叫,甚至听到花草树木之音声。他心通,可知他人心中一切所想,念念迁流,也可知晓。以前有一阿罗汉有六通,他带同弟子朝山去。弟子为之背负行李,途中,其徒心生一念,将来要行大乘法,普度一切众生。其师有他心通故,知悉其徒有大乘愿力,而自己只不过是阿罗漠,徒弟之愿力已驾乎其上,即为弟子背行李。走了一段路程,弟子生退心,想菩萨道不易行,师父知悉他生退心,即令彼背负行李。如是者反覆多次,弟子不明其所以,请问其师。师答曰:‘因你发心行菩萨道,六度万行,我尚是小乘人,你的愿力比我高,故我为你背负衣担。但你心想舍利弗尚且不能行菩萨道,何况我呢?便生退心。这时你又退回徒弟之位,故要你挑行李。’
 
舍利弗也是声闻乘,发心要行菩萨道。人若真正发菩提心,天龙八部就会考验他。发菩提心,欲行菩萨道,必须乐于布施。他人有所需要,菩萨就应毫不吝啬行布施。舍利弗既已发心行菩萨道,有一日,在路上遇见一人正痛哭流涕,舍利弗见之即发菩提心要助他,乃问他何原因痛哭。此人谓其母患病,唯有活人眼睛始可治病,可是他走遍所有药店,都买不到活人眼睛,故感彷徨。舍利弗听后,为其孝心所感动,暗自思惟:‘我反正有一对眼睛,就是布施一只给他,我尚有一只眼睛存在。’于是,忍痛从眼眶中挖出一只眼睛以赠之。岂料那人授过眼睛,即把眼睛掷于地上!舍利弗不明其所以?那人曰:‘你这眼睛又臭又脏,况且我需要的是左眼睛,而你未听清楚即挖出右眼睛。若你真要布施,请布施你的左眼给我吧!’舍利弗已挖右眼而感痛苦不已,若再挖左眼岂不是成瞎子?此时,舍利弗布施心即退。那人听后便腾空而去,原来是天人来试验舍利弗。
 
宿命通即知悉前世因,知晓自己前生是个善人?或恶人?中国人?或外国人?或前生是中国人,今生出生于美国,发愿到美国弘扬佛法?有些人学习佛法进步很快,有些人较慢。有些学佛法知而不行,未能躬行实践,未能与佛法合为一体。有些人学习佛法身体力行,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这都是前生的因缘所造成。或有些人前生是印度人,愿到西方弘扬佛法,于是今生投生到美国。有宿命通就能知道前生的事。
 
神境通又叫神足通,或如意通,能遂意自在,就算在火中打坐,火中也会生出莲华,人能端坐莲华之上。我以前在东北时,冬天能不穿鞋袜,赤脚在雪地上走。这并不是神通,只是一个小小的境界而已。神足通是妙不可言,非言语所能形容。能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又能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又能腾驾于虚空中,现十八变。
 
漏尽通,是不漏落到三界。鬼神皆有五通,唯独欠缺漏尽通。证阿罗汉果才有漏尽通。人若得五眼六通也不可随意乱用。譬如,用神通以观察世界有何灾难,用神通救人,才有意义。但帮助他人也不可教人知道,‘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得五眼六通要加以珍惜,别管闲事,勿随意乱用,否则泄漏天机,也会导致失去神通。
 
‘缘觉’:是修十二因缘而悟道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乃至老死。众生由无明而发起行为,从行为而生一种意识,从识产生名色,从名色而成六入(眼、耳、鼻、舌、身、意),有六入即有所接触,有触就有受,有受则生爱,有爱后生自私心希望能占有,有则有来生,有来生而有老死,以上是缘觉所修之十二因缘法。无明常把人支配得颠颠倒倒,故破无明即能显现法性,遂得开悟。
 
‘不退菩萨’:‘不退’有三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修佛法要有忍耐心、坚固心、恒心、诚心。只向前迈进而不退转。位不退,菩萨发大愿心,愿意布施头目脑髓给众生,而不生退回二乘人之心。念不退,菩萨利益一切众生,能舍己为人,帮助他人而不执著布施之相。行菩萨道勿令众生生烦恼,时刻回光返照,反求诸己。
 
汝舍利弗    我为众生    以此譬喻    说一佛乘    汝等若能
信受是语    一切皆当    成得佛道    是乘微妙    清净第一
于诸世间    为无有上    佛所悦可    一切众生    所应称赞
供养礼拜    无量亿千    诸力解脱    禅定智慧    及佛余法
得如是乘
 
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尊者,我为众生说以前种种的譬喻,阐明彼等以前所修者为权法,今令彼等知悉大乘佛法,应信受一切人皆堪成佛。此微妙佛法,只要有信心即可成就,不用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唯一佛乘是世间无上法门,此乃佛最欢喜的法门,应称赞这法门,供养妙法莲华经,礼拜大乘佛法,功德无量。佛十智力、八解脱、诸禅定及智慧和佛其他法门,往昔必须已修无量功德,才得这殊胜因缘,能值遇大乘佛法。
 
令诸子等    日夜劫数    常得游戏    与诸菩萨    及声闻众
乘此宝乘    直至道场    以是因缘    十方谛求    更无余乘
除佛方便
 
以‘日’譬喻令一切众生得佛真实智慧,‘夜’譬喻众生仍有烦恼未除无明。一切众生在大通佛已得佛教化,常修习大乘法。与一切菩萨、声闻、缘觉众,都依照大乘佛法修行,乘此宝乘,到达菩提觉道而成佛。以是因缘,到十方寻求,更无一法可比此法更高,其他者,乃佛之方便法门。
 
告舍利弗    汝诸人等    皆是吾子    我则是父    汝等累劫
众苦所烧    我皆济拔    令出三界    我虽先说    汝等灭度
但尽生死    而实不灭    今所应作    唯佛智慧    若有菩萨
于是众中    能一心听    诸佛实法    诸佛世尊    虽以方便
所化众生    皆是菩萨
 
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尊者:你们一切众生、一切菩萨、声闻、缘觉、比丘、比丘尼发菩提心者,皆是吾子,我为汝父。你们已生生世世无量无边大劫,为三苦、八苦、无量诸苦所煎烧。我则时刻救拔,令众生超出欲界、色界、无色界——l三界。我虽先用权巧方便说你们都已得灭度,可是仅断了分段生死,未了变易生死。按实法而言,你们仍未真正得到灭度。如今你们应学佛的智慧,修真实法。若有菩萨在大众中,能专一其心,聆听我所说的真实法门,此乃诸佛实智所说之法。方便法门其实为真实法门而设,故你们应回小向大,修菩萨行。
 
若人小智    深著爱欲    为此等故    说于苦谛    众生心喜
得未曾有    佛说苦谛    真实无异    若有众生    不知苦本
深著苦因    不能暂舍    为是等故    方便说道    诸苦所因
贪欲为本    若灭贪欲    无所依止    灭尽诸苦    名第三谛
为灭谛故    修行于遗    离诸苦缚    名得解脱    是人于何
而得解脱    但离虚妄    名为解脱    其实未得    一切解脱
佛说是人    未实灭度    斯人未得    无上道故    我意不欲
令至灭度    我为法王    于法自在    安隐众生    故现于世
 
若人缺乏智慧,深著爱欲。有见惑和思惑,见境界而著迷,即见惑。心不能辨别是非,仍反覆思量,即思惑。佛为此等众生说生灭四谛法。(一)苦谛:众生以苦为乐,现听闻佛说苦谛,心生欢喜,但觉得此法是从未曾有的妙法,是千真万确的妙法。(二)集谛:若有众生不知苦本——即集谛,集是苦的因,苦是集的果,集即二十六种烦恼。根本烦恼有六种,随烦恼有十种,中随烦恼有二种,大随烦恼有八种,共二十六种烦恼。这二十六种烦恼是苦的因,因为众生不能暂舍此等烦恼,故佛为彼先说方便法门。‘集’的主因是贪欲,不知满足,常贪得无厌,犹如人身无一文,希望有一百块钱,得到一百块又希望有一千块...一万块,以为有一万块钱时可以退休,可是,到时又通货膨胀,钱币贬值,遂感觉一万块钱不足以供退休后开支,又希望十万块,甚至一百万块,可是未得一百万块钱,已呜呼哀哉!到死时仍未达到理想。故人有贪欲就生苦恼。(三)灭谛:欲灭苦,先除贪欲。无贪欲,即是除去苦的根,苦亦无所依止,诸苦灭尽名为第三谛。(四)道谛:欲得灭谛必须先修‘道’,即是第四谛。解除一切苦的束缚,即得世间解脱。人要看破放下,才得解脱。人虽然仍活著,若能视一切已死,不为这臭皮襄做奴隶,视一切皆虚妄,无所执著,就得解脱。我常说EVERYTHING'S OK!即一切皆可得,既然一切无问题是否已得解脱呢?无所执著,犹如虚空一样,能无所束缚。不贪名,就是名解脱;不求利,就是利解脱。名利皆解脱,还有甚么束缚呢?
 
虽说苦集灭道法可得解脱,其实犹未得其正解脱,因只了分段生死,但未了变易生死。有变易生死,仍未得解脱,故佛说这类人,未得真实灭度。佛说明其意,因不欲彼等未得真实受用,而令之得灭度。佛又说我是诸法之王,在法中遂意自在,欲令众生得安隐,得究竟的解脱,所以出现于世。
 
汝舍利弗    我此法印    为欲利益    世间故说    在所游方
勿妄宣传
 
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同时告诉当时一切众生,也包括我们现在一切众生,及一切弘扬佛法的法师:我以此尊贵的实相法印,证明一切众生都可成佛道。为利益所有众生,利益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正觉世间),故说法华经。法华经是至尊至贵之法,故不可随便说,必须对机才堪说法。一般人根性肤浅,不能接受上乘妙法,若对彼等说法华经,不仅不能接受,更生毁谤。为免其毁谤上乘妙法而堕地狱,所以唯有对有大乘根性的人,才可说法华经上乘妙法。
 
若有闻者    随喜顶受    当知是人    阿帷越致    若有信受
此经法者    是人已曾    见过去佛    恭敬供养    亦闻是法
若人有能    信汝所说    则为见我    亦见于汝    及比丘僧
并诸菩萨    斯法华经    为深智说    浅识闻之    迷惑不解
一切声闻    及辟支佛    于此经中    力所不及    汝舍利弗
尚于此经    以信得入    况余声闻    其余声闻    信佛语故
随顺此经    非已智分
 
释咖牟尼佛说:‘若有听闻法华经,能随喜顶受,应该知此人乃“阿鞞跋致”(梵语,中译为‘不退转’),当知此人是菩萨发心,已得三不退转。若有人信受此法华经大乘法者,这人在过去生中曾见无量诸佛,并能恭敬供养,种下善根种子。若有人能信受法华经之道理,就如同见佛一样。’在唐朝,天台宗智者大师读诵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时,述及药王焚身供佛,‘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此时智者大师即入定,看见灵山法会俨然未散,从此得一旋陀罗尼。得法华三昧,开无量无边智慧,故佛说能信受法华经就是见到佛,也见舍利弗尊者,及一切比丘僧,并且见一切法华会上诸大菩萨。故此法华经唯有对深般若智慧者可说。若浅见之士、愚痴的人、脾气暴躁的人,听闻法华经,即大发雷霆,大惑不解。一切闻四谛法开悟的声闻人,及辟支佛(生于有佛在世时,叫缘觉。生在无佛在世时,叫独觉),修十二因缘而悟道者,彼等均不够力量弘扬妙法莲华经。你是大智舍利弗,你是声闻乘中之佼佼者,你对法华经尚要略作思惟才信受,何况一般声闻乘人呢?其余声闻乘人,由于闻佛说妙法莲华经,纵然不明白其中道理,也会信受。然他们信受,并非出于本有智慧,而是因为随顺佛说,故信受此经妙理,逐渐智慧也会自然而生。
 
又舍利弗    憍慢懈怠    计我见者    莫说此经    凡夫浅识
深著五欲    闻不能解    亦勿为说    若人不信    毁谤此经
则断一切    世间佛种
 
佛又谓舍利弗,‘憍’是骄傲,‘慢’是轻慢,自视甚高,自觉一切比人强。‘懈怠’即松懈怠惰,无勇猛精进心。人若执著于‘我’相,才会‘憍慢懈怠’,对此等人莫说妙法莲华经,因此等人就是听闻妙法莲华经的道理,亦不会躬行实践,故不用对之讲说此经。凡夫见识肤浅,缺乏智慧,只贪著财、色、名、食、睡五欲,此五欲是通达地狱的五条路径。色、声、香、味、触也是五欲,也不可贪著这五欲,因贪著于五欲,所以听法华经也不明白。
 
世间一般人都向往崇高的声誉,佳肴美食,也喜欢多睡,听到法华经中说:‘勿贪此五欲’,当然不会相信。若人不信加以毁谤此经,则断世间一切佛种。断佛种即生地狱种子,将来即堕地狱。所以我们先讲楞严经,继之讲法华经,因无大乘根性的人,是不能信受法华经中之上乘妙理。
 
或复颦蹙    而怀疑惑    汝当听说    此人罪报    若佛在世
若灭度后    其有诽谤    如斯经典    见有读诵    书持经者
轻*憎嫉    而怀结恨    此人罪报    汝今复听    其人命终
入阿鼻狱    具足一劫    劫尽更生    如是展转    至无数劫
 
‘或复颦蹙,而怀疑惑’:‘颦蹙’即皱起双眉,面露不悦之色。人贪著五欲,而法华经斥喝应离五欲,故彼等闻此妙法而不悦,更生疑惑。佛谓彼等将来必堕地狱,受无量无边苦。无论佛在世或灭度后,若有诽谤法华经者,见读诵或抄写法华经者,加以蔑视,而生憎恨嫉妒之心,更怀恨于心。此人罪报,你今谛听:其人命终,必堕无间地狱经一大劫,更转生其他地狱,经无数劫才能出离地狱。
 
从地狱出    当堕畜生    若狗野干    其形颔瘦    黧黮疥癞
人所触娆    又复为人    之所恶*    常困饥渴    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    死被瓦石    断佛种故    受斯罪报    若作馲驼
或生驴中    身常负重    加诸杖捶    但念水草    余无所知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从地狱出而转生畜生道,作狗或野干。野干属狐狸之类,住在危崖或高树上,昼伏夜行,出动时结群而出;野干只有一只眼睛能看,另一眼睛失明,因蔑视他人读诵或书写法华经所致,故只有一只眼睛能看东西。其形骨瘦如柴,身上长有疥癞,发散一股臭味,人见而避之。
 
有人误解‘粪扫衣’是肮脏衣服有臭味发散,其实,行十二头陀的修行人穿粪扫衣,已将衣洗净。真正修行者身上时有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和解脱知见香发出。
 
野干因谤佛、谤法、谤僧、谤妙法莲华经,所以身上有臭味。经多生后才生而为人,做人也被人讨厌,常因饥渴,骨肉枯竭,生受此苦楚,死被砖瓦石块伤身,因彼等谤法华经,断佛种而生地狱种子故,所以受此罪报。或生为骆驼或驴,身常负荷重担,被人鞭打,终日只想喝水或食草,余无所知,皆因谤此经,故获罪如是。
 
有作野干    来入聚落    身体疥癞    又无一目    为诸童子
之所打掷    受诸苦痛    或时致死    于此死已    更受蟒身
其形长大    五百由旬    聋騃无足    宛转腹行    为诸小虫
之所哂食    画夜受苦    无有休息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野干属狐狸类,但比狐狸更多疑,因在宿世时,蔑视读诵、礼拜及讲解法华经的人,故生为野干。野干被业障所障,身体多病并长满疥癞,到村落中,找寻食物,因缺一目,被村中童子掷打挞。又因身体长有疥癞,被打时更感痛楚,甚至被石块掷致死。死后托生成蟒蛇,身形长大,长五百由旬。蟒虽有耳但不能听,又复愚痴,无足故宛转腹行,有小虫附在鳞甲上,食其血肉,昼夜受苦,无有暂歇。谤斯经故,获是罪报。
 
若得为人    诸根闇钝    矬陋癫躄    盲聋背伛    有所言说
人不信受    口气常臭    鬼魅所著    贫穷下*    为人所使
多病痟瘦    无所依怙
 
若脱蟒身生为人,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诸根闇钝。有的视力不佳,听觉不敏锐,鼻不辨香臭,味觉不灵,身体触觉不清楚,意念愚痴,缺乏智慧,或手足残缺,此谓诸根闇钝。‘矬’是身体矮小,如鸠槃茶鬼般,是横三尺,竖亦三尺。身体既矮,相貌丑陋,或唇中裂开,或两眼大小不相称。‘癫躄’即足弯曲不能伸展,或腰弯如弓。或眼盲、耳聋、背曲。这类人若有所言说,人皆不信受,口气常臭,因往昔谤法华经所致。或胃部有毛病,生出口臭。有些人具有一股刚气,能降伏天魔外道,亦有些气味。或修习密宗的人,也是口有臭味。若常诵妙法莲华经,则口中常放青莲花香。诽谤法华经的人,被鬼魅所著,贫穷下*,为人所使,多病削瘦,无所依怙。
 
虽亲附人    人不在意    若有所得    寻复忘失    若修医道
顺方治病    更增他疾    或复致死    若自有病    无人救疗
设服良药    而复增剧    若他反逆    抄劫窃盗    如是等罪
横罹其殃    如斯罪人    永不见佛    众圣之王    说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难处    狂聋心乱    永不闻法
 
虽然对人诸般奉承谄媚,人却不在意。若学佛法或背经,寻复忘失。若修医道,中国医道中药性有分寒、热、温、平,又以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断症。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功’。切脉而知之,谓之‘巧’。脉分浮、沉、弛、速、滑、息、虚。
 
有一公案:
 
一天,阎罗王患病,派鬼请医生为其治病。鬼问:请那位医生呢?阎罗王嘱其请医院门前最少鬼之医生。鬼往访寻,见很多医院门前多诸冤鬼,但有一医院门前只有两鬼,便请这医院中之医生,去为阎罗王治病。阎罗王问其行医多久?此人答道当日才开始行医。这医生刚开始行医已治死两人!阎罗王乃辞退此医生,不要他看病。可见医生若用错药,会误人性命。
 
‘顺方治病,更增他疾,或复致死,若自有病,无人救疗,设服良药,而复增剧。’或遇时局动乱。‘抄’即被政府没收。‘劫’即抢劫。‘窃盗’即偷盗。如是等罪,罹至共身,如斯罪人,永不见佛。众圣之王,说法教化,如期罪人,常生难处,狂聋心乱,永不闻法。
 
于无数劫    如恒河沙    生辄聋哑    诸根不具    常处地狱
如游园观    在余恶道    如己舍宅    驼驴猪狗    是其行处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    聋盲喑哑    贫穷诸衰
以自庄严    水肿干痟    疥癞痈疽    如是等病    以为衣服
身常臭处    垢秽不净    深著我见    增益嗔恚    淫欲炽盛
不择禽兽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有些人善根不够,被业障所障,听经片刻,即离座而去。我常言:‘劝君为善曰无钱,有也无。祸到临头用万千,无也有。若约研经谈善事,去也忙。一朝命尽丧黄泉,忙也去。’
 
人必须在无量劫以来种下深厚的善根,才能得闻妙法莲华经。慧思大师曾与智者大师同在灵山听法华,故有缘在中国相遇。你们在座听经者,都曾在灵山会上听法华经,只是日久忘却了,而今我为你们重说法华经而已。
 
于无数劫中,如恒河沙数劫中,生辄聋哑,诸根不具,常处地狱,如游花园观赏景色。在其余恶道,如同置身家中。或生而如骆驼、猪、狗,一切行动举止都如驼驴猪狗。所以在印度有些外道持牛狗戒者,就是以前曾谤法华经,故虽生为人,而酷似畜生。纵出离地狱,从畜生道而转生为人,则聋、盲、喑、哑。或家境贫困,因往昔家境富裕,不肯供养三宝,故今生生而贫困。或常遇逆境,有如姜太公卖面的公案:姜太公是周文王的丞相,周武王的师父。姜太公即姜子牙,运气不好,殷朝时为官,后辞官职,退居民间卖面和盐。卖盐亦无人光顾,后卖面,卖了一整天也无人买面,到晚间,才有人来买一碗大钱的面,他正在秤面,黄飞虎将军骑马经过,把盛面的箩踢倒,面都洒在街上,掺杂了泥沙,面更卖不出去了,便收拾返家。在家门前叫门时,无人应门,以手打门,却被蜜蜂所螫,手一动又碰到钉子上。他的运气就是那么倒楣!他前生本是一头熊,见一修道人名玉虚公,因知道此人乃一高人,故在洞前长跪五百年求道,骨肉也化为尘土,仍为求道,所以后生为人。他也曾毁谤三宝。姜太公家有不贤妻,故运气不好。姜太公的命运,可谓‘诸衰’。
 
‘以自庄严’:这类众生,以贫穷、诸衰来庄严自己。身体水肿、干削,或生有疥癞,皮肤作痒,甚为难受。‘痈疽’即大疮,这些疮属外症。外症是不怕红肿高大,只怕黑紫窝陷和隐痛,假如黑紫窝陷,必不治而命丧。如是等病,如衣服常盖在身上。身常发散臭味,垢秽不净,深著我见,脾气日趋暴躁,淫欲炽盛。如中国清朝名将年羹尧,每晚要有十二个女人与他同眠,甚至与马牛作不净行。谤此经故,受此果报。
 
告舍利弗    谤斯经者    若说其罪    穷劫不尽    以是因缘
我故语汝    无智人中  莫说此经
 
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尊者,毁谤妙法莲华经者,若要详说其罪过,穷劫不尽。以是因缘,故告诉你,在无智慧者面前,莫说此经。何以故?若无智慧者听妙法莲华经,即会出言毁谤而造罪,为免其造罪受果报,故莫对无智慧者说妙法莲华经。
 
我在佛教讲堂讲妙法莲华经,因你们有智慧,若你们无智慧,就是我给你们说此经,你们亦会跑到老远去,而不会留在这里听经。善知识是对你讲经说法,先对经典有所认识,继而参禅打坐。参禅打坐需要有种种助缘,否则遇境界而不能辨析,易堕魔境,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此乃打大妄语,其果报必下地狱。有人却埋怨佛说法华经,认为若佛不讲此经,则没有人会口谤法华经而下地狱。故归根结蒂,皆因佛说此经,人才会因谤此经而下地狱。但佛不说妙法莲华经,也没有人成佛。佛已说得清清楚楚:谤此经者有罪。明知有罪,就不要谤此经,不要明知故犯,不谤此经就不会下地狱了。此等谤经者堕于恶道,幸而有uedbet官网西甲菩萨为之说法,救拔出离恶道,而转生天道或人道,而善根深厚者,会因闻法华经而成佛。
 
若有利根    智慧明了    多闻强识    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曾见    亿百千佛    植诸善本    深心坚固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精进    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为说
 
佛说谤法华经者,会得堕地狱之果报,是一大悲门。故人不但不应口谤法华经,心中连一念谤经之念头,也不可生。
 
若有利根的人,则会深信不疑,彼等都是多闻强记,求道心切者,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在过去生中曾见百千万佛,植诸善根,彼等在宿世已供养三宝。供养三宝者应该一心供养佛、法、僧三宝,不应生分别心。种善根应发深般若,有坚固心,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精进,常修慈心——慈悲心乃不见众生过,纵见彼等有过,亦以慈悲相待,不惜身命,乃可为说。
 
若人恭敬    无有异心    离诸凡愚    独处山泽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又舍利弗    若见有人    舍恶知识    亲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见佛子    持戒清洁    如净明珠
求大乘经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无嗔    质直柔緛
常愍一切    恭敬诸佛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恭敬,无有异心’:有些人听经后,外表恭敬接受,但内心却对法师所说起疑心,想:‘这法师所说是否可信呢?我是否会被骗呢?’有真智慧者不会被骗。而无智慧者就是常恐人对他行骗,但最后还是被骗。若遇恭敬而无异心者,离诸凡愚,独处山泽,如是之人,乃可为说此经。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舍利弗尊者,若见有人舍离恶知识,而亲近善友者,如是之人,乃可为说此经。若见持戒清净,如净明珠,求大乘经,如是之人,亦可为之说此经。以上等人知道悔改,所以可为之说法华经。
 
若遇无嗔心之人,嗔心是贪、嗔、痴三毒之一,人能离嗔心,也会离贪心及痴心,此等人质直柔软,常愍一切,恭敬诸佛,如是之人,乃可为说此经。有些人不知对佛恭敬礼拜,佛乃一切众生之父,故我们应对父恭敬。不但对佛礼拜,对修持佛法的僧入,也要顶礼,对三宝恭故,故曰:‘恭敬诸佛’。
 
复有佛子    于大众中    以清净心    种种因缘    譬喻言辞
说法无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五戒乃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若能持五戒可得生人道,若修十善,可得生天。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种如是因,得如是果,故要对因果慎重。
 
若有比丘    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顶受    但乐受持
大乘经典    乃至不受    余经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如人至心    求佛舍利    如是求经    得已顶受    其人不复
志求余经    亦未曾念    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比丘是梵语,其意思有三:(一)乞士。(二)怖魔。(三)杀贼。比丘四方求法,得妙法莲华经、华严经、楞严经、金刚经等大乘经典,专修此等经典至心顶受,而舍弃其他,如是之人,乃可说此经。
 
告舍利弗    我说是相    求佛道者    穷劫不尽    如是等人
则能信解    汝当为说    妙法华经
 
佛告舍利弗尊者,以上十种人,求佛道者,穷劫不尽,故必须为彼等说妙法莲华经。
 
有些人又生出疑惑:华严经上说:只执于一经是正确,而指其他经为虚构者,乃魔之行径。而今法华经上令人受持一经,岂非互相矛盾?法华经之意,是说若你的能力只能受持一经,你可只受持一经。若能受持更多经典更佳,故千万不可过于执著,应灵活变通。
Copyright uedbet官网西甲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uedbet官网西甲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