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感应统记语译10
2006年09月28日15:30文章来源:uedbet官网西甲莲社作者:佚名访问次数:9344 字体: 繁體

历史感应统记语译10

仁德感格

 

  女奚烈守愚。六岁读书。或谓食肉能昏神识。遂戒而不食。性至孝。治家有法。为临沂令。蝗起莒密间。独不入临沂境。仕至节度使。(女奚烈守愚传) 
  女奚烈守愚,宋代金朝真定人,字仲晦。当他六岁入学读书时,听到有人说:吃肉会使神识昏昧。女奚烈守愚,便戒止自己从此不吃肉。天性至孝,治家有方,全家大小,敦伦尽分,和乐相处。
  金朝明昌年间,中举进士,官任临沂县令,为政清平,人心和顺。当时临境郡县莒、密等地,先后都遭受蝗虫灾害,独独临沂境内丝毫未受侵扰。后来金主赏识其政绩,提升为保大官节度使,晋升翰林学士。

  综观女奚烈守愚,幼小年纪闻说善言,就能感悟而毅然断除食肉,其宿根之深厚可知。

  至于居家孝亲敦伦,为官勤政爱民,德被所属境内,独得免于蝗虫之害,而其自身,一生荣贵,足昭仁心感格不爽。

 

亲身入冥

  孩里。于太康二年入相。后为广利军节度使。有疾。自言吾数已尽。却医药。卒年七十七。孩里素信浮图。初从上猎。堕马。愦而复苏。言见二人引至一城。宫室宏敞。有衣绛袍人坐殿上。左右列侍。导孩里升阶。持牍者示之曰。本取大腹骨。乃误执汝。牍上书官至使相。寿七十七。须臾挤之大壑而寤。道宗闻之。命书其事。后皆验。(孩里传)
  孩里宋朝时辽回纥人,字胡辇,辽道宗清宁年间,讨伐内乱有功,受封为金吾卫上将军,赐号平乱功臣。辽道宗太康二年,入朝为相,后来官任广利军节度使。到了七十七岁时,身体有病,不愿接受医药治疗,自说:“我寿命已经尽了。”果然就在这年去世。
  孩里平素信奉佛教,早年曾经随从辽道宗到郊外打猎,不慎摔倒坠落马下,昏迷不醒人事,经过几天后,又苏醒过来,说他看见两个人来引导他到一个城里,进入一座宏大宽阔的宫殿,有一位身穿大红袍的人,威神凛凛坐在宫殿上,左右侍者站列两排,引导孩里升上台阶,这时有一个人手拿一块竹木版,给孩里看,并对他说:“本来要拘捕一个名叫大复骨的人,却误将你拘捕来。”竹木版上记载著「孩里官至节度使及宰相职位,享年七十七岁………。”孩里心中正感到疑惑时,便被侍者推下大沟壑中而惊醒过来。辽道宗听后,便命人将孩里所见所闻,详细记下,后来果然与孩里所说一一应验。
  ※人之一生,穷通祸福,各有因果,冥冥中受自己宿生业力所主宰,推之来生,幸或不幸果报如何,就看这一生,自己心念言语行为所造所作如何而决定,岂可不戒慎恐惧呢?

果报森然

 

  张桢。除高邮州尹。守城千户狗儿。妻崔氏。为小妇所谮。虐死。其鬼凭七岁女。诣县诉桢。备言死状。尸见瘗舍后。桢率吏卒。即其所。发土。得尸。拘狗儿及小妇鞫之。皆伏辜。人以为神明焉。(张桢传)
  元朝,张桢任高邮州县官,当时有一位卫所守城千户官,名叫狗儿,家中有一妻一妾。小妾在狗儿面前,拨弄是非,陷害其妻崔氏,崔氏因而遭受其夫及小妾百般欺凌虐待,苛暴折磨而死。

  崔氏死后,怨魂不散,依附在七岁小女身上,到县衙去向县官张桢控诉,说她是狗儿妻崔氏,含冤要来投诉,便一一说出被折磨致死的惨状,并说尸体埋在她家屋舍后面。张桢感到非常离奇,便率领吏卒到屋后搜寻,果然发掘出崔氏尸首。于是拘捕狗儿及其小妾到县衙审问,狗儿及其小妾,无可抵赖,便承认供出罪行,因而依法被处死刑。当时人都称叹断案如神明。

  怨魂可畏,试观崔氏因遭凌虐致死,心中蕴积怨恨,而成为凝结不散之冤魂,竟能依附小孩身上,诉讼冤情,以报其怨。呜呼!明有日月,幽有鬼神,绝情欺心,残酷狠毒,罪报终必无所逃脱。

 

正己化人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暍甚。道有梨。众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凡丧葬嫁娶。必征于礼。其乡学者寖盛。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谥文正。(许衡传)
  许衡元朝河内(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人,字仲平,博学多通,教学有方,许多人士都来追随他求学。自己题书斋匾额叫鲁斋

  早年许衡曾经跟很多人一起逃难,经过河阳地方,由于行走长远路途,天气又热,喉干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很多梨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连动也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说;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平日凡遇丧葬婚嫁时,一定遵照吉凶礼节办理,全乡人士,都受感化,乡里求学的风气,逐渐盛大。

  乡内的果树每当果实成熟,掉落在地上,乡里小孩从那边经过也不看一眼,乡民都这样教导子弟,不要有贪取的心理。许衡的德行传遍天下,元世祖闻知,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不慕荣利,以病辞谢。

  后来去世后,四方人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拜祭痛哭在墓下的。皇上特赐谥号为文正

  古人云:义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试观许衡,宁愿忍受口渴之苦,不动一念贪取之心,以良知在我心而约身如绳,严持儒家之廉洁,佛家之不偷盗戒,确实清净圆满。其健全之人格,不但化及全乡,且感召天下。及其去世,四方人士群聚哀恸拜祭,足征平生德行摄化感人之深厚矣!

 

坚贞守节

  武苏氏。武用。妻苏氏。生子德政而寡。夫兄利其资欲嫁之。不听。未几。夫兄举家死。惟余三弱孙。苏氏取而育之。德政事母至孝。苏卒。时天旱。政方掘地求水供葬事。忽二蛇跃出。随其地掘之。果得泉。(列女传)  武某欲嫁弟妇。目的原在夺产。岂知举家将亡。纵得资产。不能享用耶。幸苏氏得保贞节。而贪人后嗣。亦赖以存活。所以谓一人行善。举家有福。一人作恶。举家有祸。余庆余殃之说。确凿可据。
  武苏氏是元朝时武用的妻子苏氏,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德政,不幸丈夫就去世了。苏氏决心守节,不再婚嫁,全心全意教养儿子,期盼儿子长大有成。
  不料丈夫的哥哥,贪图要占有弟媳苏氏的资产,因而处心积虑要将苏氏改嫁,苏氏意志坚定,始终不肯听从。
  后来不久,丈夫的哥哥全家不幸相继死亡,只有遗留下三个弱小的孙子,苏氏怜悯三个孤儿,无依无*,于是接来尽心抚养,使他们个个长大成人。
  苏氏的儿子德政,深深感念其母艰苦守节,养育恩德,后来终于不负所望,品行端正,事奉母亲极尽孝道,传闻乡里。
  后来苏氏年老去世时,因为久旱不雨缺水,德政正在掘地祈求能取得地下水,以便供应办理其母丧葬事宜,忽然从地下跃出两条蛇,德政随顺着蛇出来的地处挖掘,果然涌出泉水,天旱缺水的问题,因而如愿解决。
  ※许止净居士评论说:武用的哥哥武某,要将弟媳改嫁,目的原本是为了夺取弟媳的资产,那里料想得到,全家相继死亡将尽,纵然图谋而取得资产,又怎么能享用得到呢?幸而苏氏能够坚定保持贞节,而贪人的后嗣,也依*苏氏才得存活下去。所以说:“一人行善,全家有福;一人作恶,全家有祸。”圣人所说:“积善余庆;积恶余殃”的道理,观武苏氏的事迹,确实得到证明。

古道可风

 

  杨翥。少孤贫。随兄戍武昌。授徒自给。杨士奇。微时流寄窘乏。翥辄解馆金让之。士奇既贵。荐翥经明行修。召试。授翰林院检讨。后以尚书致仕。卒年八十五。(陈济传)
  杨翥明朝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字仲举,别号晞颜先生。为人笃实纯厚,超越凡俗,理受当时有道德修养的地方绅士及官吏,所推举爱戴。

  杨翥在少年时,父母就去世,生活孤苦贫困,跟随兄长到武昌当戍守兵士。其后在一家学馆当老师,教授学生,以所得薪俸来解决生活问题。当时他的朋友杨士奇尚未出身,非常穷困潦倒,到处流浪寄居。杨翥怜悯他的处境,常常将自己教书所得薪资,帮助杨士奇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使他得以安心勤学成就。

  后来杨士奇因其才学,被推荐入翰林院,为官廉洁,进升少师官职,辅佐朝政,成为明朝一代名臣。

  当杨士奇显贵后,便推荐杨翥任明经行修(通晓经术修饬品行的官职),杨翥奉召廷试,授与翰林院检讨官,累升为礼部尚书。后来告老辞官,享年八十五高寿去世。

  试观杨翥,家无余资,只*微薄收入自给,竟肯伸出援手,尽心尽力,救助朋友。云天高谊,古道热肠,仁厚如此,所以获报也厚。

 

仁恕风范

  罗伦。五岁。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始食盐酪。(丧礼期年而小祥。再期而大祥。)成化二年。廷试对策。直斥时弊。名震都下。擢第一。授修撰。旋引疾归。不复出。伦为人严于律己。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里居。行乡约。相率无敢犯。粗衣恶食。或遗之衣。见道馑。解以覆之。晨留客饭。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以金牛山。人罕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卒谥文毅。(罗伦传)
  罗伦明朝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字彝正,号一峰,宪宗成化初年状元及第,官任修撰(状元专就之职)。
  罗伦五岁时,曾跟随其母,进入果园,树上果实成熟掉落地上,大家都争相捡取,只有罗伦,与众不同,人家赏赐给他,他才接受。
  罗伦从小家境贫穷,以采柴放羊维生,爱好读书,每次出门都挟带书本,一路读诵不停。后来当了秀才,便立志要学圣贤,知县官张瑄怜悯他的处境,周济他粟米,可是罗伦婉辞不肯接受。父母去世时,居丧三年期间,哀伤守孝,粗衣劣食,过了丧期,才吃盐乳酪。
  宪宗成化二年,罗伦赴京会考进士,来到苏州时,梦见范文正公对他说:“你某年某月某日,在某楼中的善行,感动上天,明年状元,当属于你了……。”罗伦醒来回忆从前,曾在某楼中,有一女子前来挑引调戏,罗伦以严正的态度,予以拒绝这件往事。
  罗伦又再前行,途中随从仆人经过一家门前,拾到一只金手镯,行走五天路程后,罗伦偶然忧虑路费不够,仆人才告诉罗伦拾到金镯,罗伦听了非常生气,马上要返回原地送还失主,仆人说:“这样往返,会延误考期……。”罗伦说:“这金镯,必定是人家婢女或仆人不小心失落,如果被他主人逼问拷打致死,是谁的罪过呢?我宁愿不参加会试,也不能使人因而致死。”于是主仆两人风尘仆仆,竟然又返回原来地处。果然是那家婢女,因泼弃洗面水时,不小心遗失在地,主母怀疑婢女私藏起来,因而挨受鞭笞流血,婢女深受委屈,几次想要寻死,主母丈夫又怀疑其妻,私下送人,追根究底,痛加责骂,其妻被冤枉,气忿不平,要上吊自尽,幸而罗伦赶到,送还金镯,才保全了两条人命。
  事后再赶回京都会试,殿试策问时,罗伦率直针对时弊对答,一时名望大震京都,果然被选拔为第一名状元。 罗伦为人严以律己,凡道义所在必定毅然去作,对富贵名利很淡泊,后来引病回乡不再出仕。居住乡里订立乡约,乡民相率遵守,不敢毁犯,于是风俗由此淳厚。罗伦平日居家,穿粗布衣裳,吃粗劣食物,有人送他衣服,他看见路上有贫困人家,便解下衣服,转送给人。其妻有时向邻家借粟,直到中午才煮饭,罗伦也不在意。
  后来在金牛山,人迹少到幽静地处,建筑房屋,居住在此,著作书籍,四方学者闻风前来追随他求学的甚多。去世后赐谥号文毅。
  ※罗伦自幼德行不凡,一生善行累累,其中拾金不昧,固然难能,最难能可贵者,是忧虑体念失主,唯恐人家受委屈,造成不幸,而不惜舍去自己功名紧要时刻,仆仆赶往送还。实非常人所能做到,此等仁恕心肠,正是立志学圣贤,平素涵养有得之表征。

孝德致感

 

  顾忻。以母疾。荤辛不入口者十载。鸡初鸣。具冠带。率妻子。诣母室问所欲。如此五十年。未尝离左右。母老。目不能物。忻日夜号泣。祈天。刺血写佛经数卷。母目忽明。烛下能缝纴。九十余无病而终。(孝义传)
  顾忻宋朝秦兴人,在他十岁时,不幸父亲就去世了。从此母子两人相依为命,顾忻事奉母亲,非常孝顺,可是母亲体弱多病,顾忻忧心忡忡,想尽办法挽救母亲,于是自己发心,戒除荤肉五辛之类食物,一概不入口,整整十年,每天至诚祈求母亲身体,早日康复。果然孝心所感,母亲身体,终于康复。

  顾忻成家后,仍然每天早晨,鸡刚报晓,便起床带领妻子到母亲房间来问安,并随侍左右服劳奉养,如此五十年间,不曾一日间断,也不曾一日离开母亲左右。

  后来母亲年老,眼睛忽然看不见,顾忻非常忧伤,日夜对天号泣祈求,又至诚刺血书写佛经数卷,用以回向,祈求佛菩萨加被,使他母亲重见光明。不久其母眼睛,果然康复,并能在烛光下缝纫衣服。

  后来其母安享天年,到九十余岁,临终时,毫无病苦,安详而逝。

  孝经云:孝悌之至,通乎神明。综观顾忻为母茹素,为母对天号哭,乃至为母刺血写经,至诚祈求加被,其精诚孝心,哀感天地神灵,诸佛菩萨,业力因而转变,终得病弱转为康健,眼瞎重见光明,更能安享高龄,无疾善终。足证至孝心力不可思议。

  忠厚余庆
  嘉靖间。杨博父。服买淮扬。有关中盐商。寄千金其家。一去不返。公埋金花盆中。上植时卉。遣人于关中物色之。则商已谢世。止一子。公邀之至。指花盆谓曰。此若翁所寄千金也。其子愕然不敢取。公曰。此汝家物。何必辞。子叩谢。携金去。后生博。官总督。吏部尚书。博子俊民。官户部尚书。
  明朝名臣杨博的父亲杨公,是个商人,曾经在淮扬地方经商,当时有一位从关中来的盐商,将一千金的钱寄放在杨家,请杨公暂时代为保管。不料那盐商离开以后,竟然一去不回,杨公不知如何才好,便将那一千金,埋藏在花盆中,上面种植花卉,并派人到关中去寻找,后来找到了盐商家,不料那盐商已经去世了,家中只有一个儿子,杨公得知消息后,便邀请那商人儿子到杨家来,指着花盆说:这是你父亲生前所寄托的金钱,现在就交由你带回去吧!那商人的儿子感到非常惊奇,不敢收取。杨公说:这是你家的财物,何必推辞呢?于是说出原由,那商人的儿子非常感动,于是叩谢携带那笔金钱回去。

  后来杨公生了儿子叫杨博,自幼聪明好学,嘉靖年间中举进士,官任户部郎中,累官蓟辽总督,屡次退却寇盗有功,其后召回朝中,升任吏部尚书,明世宗赏识杨博办事安闲有识量,倚重他如左右手,杨博的儿子俊民,也中举进士,累官户部尚书,世代显贵。

  试观杨公,受人之托,自始至终忠人之事,虽然托寄人,发生变故,不来取回,可是杨公不但一介不苟贪,不吞没,而且千里迢迢,寻访其人,并将财物交还遗孤,完成任务。一个平民商人,竟能具有可以托孤寄命的人格操持,难怪终得贤德子孙,光耀门第,世代贵显。足征天报厚德,丝毫不爽。

 

忠厚余庆

 

  嘉靖间。杨博父。服买淮扬。有关中盐商。寄千金其家。一去不返。公埋金花盆中。上植时卉。遣人于关中物色之。则商已谢世。止一子。公邀之至。指花盆谓曰。此若翁所寄千金也。其子愕然不敢取。公曰。此汝家物。何必辞。子叩谢。携金去。后生博。官总督。吏部尚书。博子俊民。官户部尚书。
  明朝名臣杨博的父亲杨公,是个商人,曾经在淮扬地方经商,当时有一位从关中来的盐商,将一千金的钱寄放在杨家,请杨公暂时代为保管。不料那盐商离开以后,竟然一去不回,杨公不知如何才好,便将那一千金,埋藏在花盆中,上面种植花卉,并派人到关中去寻找,后来找到了盐商家,不料那盐商已经去世了,家中只有一个儿子,杨公得知消息后,便邀请那商人儿子到杨家来,指着花盆说:这是你父亲生前所寄托的金钱,现在就交由你带回去吧!那商人的儿子感到非常惊奇,不敢收取。杨公说:这是你家的财物,何必推辞呢?于是说出原由,那商人的儿子非常感动,于是叩谢携带那笔金钱回去。

  后来杨公生了儿子叫杨博,自幼聪明好学,嘉靖年间中举进士,官任户部郎中,累官蓟辽总督,屡次退却寇盗有功,其后召回朝中,升任吏部尚书,明世宗赏识杨博办事安闲有识量,倚重他如左右手,杨博的儿子俊民,也中举进士,累官户部尚书,世代显贵。

  试观杨公,受人之托,自始至终忠人之事,虽然托寄人,发生变故,不来取回,可是杨公不但一介不苟贪,不吞没,而且千里迢迢,寻访其人,并将财物交还遗孤,完成任务。一个平民商人,竟能具有可以托孤寄命的人格操持,难怪终得贤德子孙,光耀门第,世代贵显。足征天报厚德,丝毫不爽。

 

希旨枉杀

  向士璧。为南平军镇抚使。数立奇功。帝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资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贾似道疾其功。稽守城时所用金榖。逮至行部责偿。幕属方元善。逢迎似道意。士璧坐是死。复拘其妻妾而征之。后元善得狂疾。常呼士璧而死。(向士璧传)
  向士璧是宋朝人,有大将才干,官任南平军镇抚使时,屡次退却元兵,立下奇异功勋。皇上对群臣称叹他说:“士璧能够随机应变,不等待朝命,领兵进军归州,退却敌兵,而且慷慨捐出百万家财,以供应军费,为国解除危机,这种心志,足可称赞,值得嘉奖!”于是授予兵部侍郎官职。
  当时专权的*相贾似道,暗中嫉妒士璧功劳,便考查他守城时,所用财物谷米军粮,以不实的罪名,逮捕他到刑部责问追偿。当时有幕属方元善,揣知贾似道心意,便极力逢迎贾似道意旨,百般欺凌士璧,逼他招供,士璧不堪忍受欺凌侮辱,因而死在狱中,又拘捕士璧妻妾,倾出家产抵偿。
  事后不久,方元善得了一种疯狂病,精神错乱,睁眼闭眼都看到士璧向他索命,整天呼叫士璧,折磨而死。
  ※能够破毁自己家产,以救困难之人,怎会侵吞公家财物?纵然守城时,有所浮用浪费,然而国难当头时,所捐财物,也足以抵偿,何至于致人死地? 嗟夫!妒贤之小人,只为希图个人片时的宠眷,竟忍心逢迎当权*邪意旨,来残害枉杀功臣,更拘捕其妻妾,逼倾家产,此等恶毒心行,怎能逃脱怨鬼的诛杀报怨呢?

*佞遗殃

 

  罗汝楫。希秦桧意。上章论岳飞。罢其枢管。后居丧未终而死。子愿。知鄂州。有治绩。以父故不敢入飞庙。一日自念政善。姑往祠之。甫拜。遽卒于像前。人疑飞之憾不失云。(罗汝楫传) 
  宋朝高宗时,罗汝揖阿附权相秦桧,以龙图阁学士升任侍御史。当时岳飞屡立战功,秦桧暗怀猜忌,用计要置岳飞于死地,罗汝揖极力迎合秦桧意旨,交章诬奏岳飞居心不可测。一代功臣,满腔忠义,竟遭诬谤,构成冤狱,被缢杀而死。
  其后罗汝揖遭父母之丧,居丧期间未满,罗汝揖便死了。

  罗汝揖儿子罗愿,博学好古,词赋文章高雅精练,官任鄂州长官,很有政绩,但因其父所作所为的缘故,一直不敢进入岳飞庙。后来有一天,自己想想政绩不错,便姑且前往岳飞庙去瞻观礼拜,不料刚刚拜下,忽然死在岳飞像前。当时人都认为这是岳武穆威神显灵所致。
  呜呼!罗汝揖为了逢迎当权*相,以邀来个人一时之荣宠,竟然昧着良心,不顾国家民族,诬谤陷害精忠报国之一代功臣,造成千古第一冤狱,此心此行,人神共愤,结果祸及其子,虽有善政,尚且遭到显报,不得令终,何况自己身后果报,更何了时?人生在世,何苦要当*佞小人呢?

 

德荫子孙

 

  杨荣。先世以济渡为生。适横流冲民居。溺者顺流下。他舟皆捞取货物。惟荣曾祖及祖专救人。于货物一无所取。人嗤其愚。逮荣父生。家已裕。有神人谓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显贵。宜葬某地。所谓白兔坟也。生荣。累世贵盛。初官编修。仁宗即位。进大学士。卒赠太师。谥文敏。曾孙旦。两广总督。吏部尚书。(杨荣传)
  杨荣明朝建安(今福建省建宁县)人,字勉仁,是明朝时代名臣。

  杨荣祖先是*着划渡舟维持生活的舟夫,在他曾祖父时代,曾经发生洪水,冲毁了居民房屋,许多灾民及财物都被洪水漂流下来,很多划渡舟夫,都乘机争着去捞取漂流的货物,只有杨荣曾祖父和祖父,划着船不顾自己的安危,全心全力地拯救沉溺水中的灾民,对于漂流的货物,却一点也没有捞取。其他舟夫都由此发了横财,只有杨氏父子,依然划渡维生。当时乡人都暗中讥笑他父子俩,真是太愚痴了,但是杨氏父子却因救了人而感到非常欣慰。

  到了杨荣父亲这一代,家境才渐渐宽裕。有一天,来了一位修道的神人,经过杨家门前,对杨荣的父亲说:﹁你祖父和父亲积了阴德,将来子孙必当贵显,你可以把你父亲和祖父安葬在某地,这是所谓的白兔坟地。﹂杨家就按照指示的地点安葬。

  后来杨家生了杨荣,自幼聪明灵敏,很有才智,又好读书,年轻时代就中举进士,起初任编修官,其后累进为谨身殿大学士,官至工部尚书。杨荣办事敏捷,谋画政事,果敢决断,经历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皇帝,都受重用,与杨士奇、杨博并入内阁,号称三杨。后来杨荣官至三公,皇帝还追赠其祖父及曾祖同样官阶。杨荣去世后,皇上特赠予太师官阶,赐谥号文敏。子子孙孙都很昌盛,曾孙杨旦官至两广总督,吏部尚书。

  诚观杨荣祖上,以一介舟夫,而具有人溺己溺之仁人胸怀,奋勇救人于沉溺急难之中,若非大福德之人不能做到,终得贤贵子孙,投生其家,来光大门楣,荣宗耀祖,可证阴功善行,感应最奇。

 

仁恕贻泽

  马森。父俊。晚得子。家人抱之。坠。殒焉。俊绐其妻曰。我误也。不之罪。逾年而举森。历太平知府。有兄弟讼者。予镜令照曰。若二人老矣。忍伤天性乎。皆感泣谢去。调大理卿。屡驳疑狱。迁户部尚书。列上钱榖出入之数。劝帝节俭。帝命中官发户部银六万。市黄金。森持不可。又命购珠宝。森亦力争。以母老乞养归。森初为考官时。夏言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严嵩闻而悦之。森亦不附。里居。赞庞尚鹏行一条鞭法。乡人为立报功祠。卒谥恭敏。(马森传)
  马俊是明朝贤臣马森的父亲,怀安(今察哈尔省怀安县)人。四十多岁才生一个儿子,长得眉清目秀,夫妇非常钟爱,如同宝璧一样的珍惜。
  当这个儿子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婢女抱他出去游玩,婢女一不小心失手,小儿从高处跌落下来,伤到左边额头,不幸因而死亡。马俊看到这种情景,悲痛之余,知道后果将不堪设想,便叫婢女赶快奔走离开隐避起来,一切由自己来承担,于是欺骗其妻说:“是我不小心失手,跌伤了儿子的性命……。”真是晴天霹雳,其妻顿失爱子,痛心疾首,好几次举身猛撞马俊仆倒在地,事后到处要找婢女来追究鞭打,却不知下落。
  婢女满怀愧疚,跑回家中,向她父母叙述原由,父母感动涕泣,日夜焚香对天祷告,愿上天保佑马恩公,早生贵子。
  第二年马家果然生了马森,左边额头上,隐隐约约好像有赤色痕迹。马森自幼聪敏好学,天性贤孝,嘉靖年间中举进士,历任太平知府,政绩良好,曾有兄弟两人前来诉讼,马森拿出镜子,让他们自己照照,并开导他们说:“你们兄弟两人看看自己,年纪已经老了,兄弟相处时日能有多少?怎么忍心为点小事,伤害兄弟笃厚的天性呢?”两人听了训诲,都感动流泪谢罪而去。
  其后马森累迁为大里寺卿,屡次平反很多有疑的冤狱案件,当时人都尊称他“明允”,隆庆初年升为户部尚书,曾列上户税出入之数量。劝谏皇上力行节俭,皇上发户部银钱六万购买黄金,马森谏正坚持不可行,又命购买珠宝,马森也极力谏止。后来以母老乞求辞官归乡孝养,乡人为他建立报功祠堂。去世后,皇上特赐谥号“恭敏”。
  ※试观马俊,晚年得子,正当天真活泼之年,突然间,竟因婢女失误,跌伤致死,人世间有什么比这更惨痛的打击?马公悲痛之下,面对杀子的婢女,竟能不发怨怒,反而为她推想,惟恐其妻痛心之极,鞭打泄恨,造成不幸,因而赶快遣她奔走隐避,不加追究,一切过失由自己承担,这种仁厚宽恕胸怀,非具有菩萨心者何能做到?终得珠还合浦,贤德贵子来昌大门闾,正是天报善德不爽。

侐民积德

 

  刘大夏。为车驾郎中。成化间。遣王三保至西洋。获宝无算。上命兵部查三保旧案。时项忠为尚书。使吏检案。刘先入。藏之。三日不得。会有谏者。事遂寝。后项诘吏。以库中案卷。焉得失去。刘在傍言曰。三保下西洋。所费钱数十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珍宝何益。旧案虽在。亦当毁之。尚追究有无耶。项降位再揖而谢。指其位曰。公阴德不细。此位不久属公矣。刘果至其位。(鉴纲) 
  刘大夏明朝人,字时雍,谥号忠宣,天顺年间进士,官任方郎中,通晓兵事,后来廷臣举荐升任兵部尚书,深得孝宗的信任。

  刘大夏官任车驾郎中时,帝命兵部审查有关宪宗成化年间,派遣王三保下西洋,获得珍宝无算的旧案,拟定再派遣使者前往,希望获得珍宝。当时项忠任兵部尚书,命属吏检查这件旧案,刘大夏先进入,检得该案旧卷,便将它隐藏起来,项忠属吏复检,连续三天,检查不得,刘大夏始终隐秘不说,这时遇有人前来谏正,事情就此停止进行。

  后来项忠责难属吏,认为库中案卷怎会失去,刘大夏在旁微笑着说:三保下西洋时,往返所花费的钱财粮食,有数十万之多,随行的军民,在往返途中死亡的多达一万多人,纵然获得再多珍宝,又有什么益处呢?旧的案卷,虽然还在,也应该把它毁掉,还追究什么呢?项忠听了深有所感,便起身降位,作揖而谢,指着自己的坐位说:闻刘公这一席话,可知刘公阴德不小,这个位置不久便将属于刘公的了。

  刘大夏后来果然升位兵部尚书。

  刘大夏体恤人民,胜过珍宝,直道向上司谏正,而项忠居上位,又能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可想古时贤臣仁德器量,不知隐救了多少人民。

 

恤民施赈

 

  王恕。为扬州知府。发粟振饥不待报。作书院课士。以治行最。超迁江西布政使。巡抚南畿。旧制。应天镇江太平宁国等处。官田征半租。民田全免。其后民田归豪右。而官田累贫民。恕乃量减官田。稍增之民田。所部水灾。周行振贷。全活二百余万口。召入为吏部尚书。时邱浚入阁。与恕不相能。太医刘文泰。往来浚家求迁官。为恕所阻。衔恕甚。遂摭拾恕代人作传中语。为无人臣礼。恕以奏出浚指。帝下文泰锦衣狱。鞫得实。贬文泰御医。恕赐归。及浚卒。文泰往吊。浚妻叱之出。曰。以若故。使相公齮王公。负不义名。何吊为。恕年九十三卒。其日闭户独坐。忽有声若雷。白气弥漫。之瞑矣。谥端毅。五子十三孙。多贤且显。(王恕传) 
  王恕明朝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人,字宗贯,正统年间进士,孝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在朝忠直刚正,清廉严明,从始至终,没有改变,平生所引荐的朝臣,都是一时的名臣。
  王恕官任扬州知府时,各处发生水灾,王恕救人心切,不等待向上报准,就发放粟米赈济饥荒,又普遍施行贷款,赈救灾区居民,由此救活二百余万人口。

  其后召入朝中为吏部尚书,当时礼部侍郎邱浚进入内阁,与王恕意见不相投和,太医刘文泰往来邱浚家中,求邱浚举荐升官,被王恕所阻止,刘文泰由此衔恨王恕,于是拾取王恕曾经代人作传,挑出传中语句,诬奏说王恕心目中无人臣礼。王恕奏明事出邱浚指摘排斥,帝下令将刘文泰入锦衣狱,审问属实,于是贬刘文泰内廷御医官职。

  后来邱浚去世,刘文泰前往吊祭,邱浚夫人大声呵责刘文泰出去,并说道:由于你的原故,使我相公毁伤王公,担负不义的罪名,如今你何必来吊祭呢!

  后来王恕享年九十三岁高寿去世,临终那天闭门独坐,忽然有声如雷,一股白气弥漫空中,家人进入窥探动静,已经安详瞑目了,帝赐谥号端毅,王恕有五个儿子,十三个孙子,个个贤德而且贵显。

  试观王恕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之仁人胸怀,为救人急难,冒着不待报准的性命危险,发粟赈饥,而救活两百余万人命,又为国举荐贤才,他的一生富贵康宁寿考,临终瑞相善终,子孙又昌盛显达,足证平生所积阴德广大所致。至于刘文泰因为热中升迁被阻,竟要诬陷正人,结果不但被下狱贬官,又被自己所依附的夫人所呵叱说:由于你,使我相公背负不义之名!这句话比遭受刑戮还要严厉。也是心术不仁的下场。

 

威灵显赫

  刘球。官翰林侍讲。从弟知莆田。遗一夏布。球封还。贻书戒之。正统六年。帝以王振言。大举征麓川。球上疏谏。振衔之。钦天监彭德清。球乡人也。倚振势为*。公卿多趋谒。球不与通。清遂摘疏中揽权语。谓振曰。此指公耳。振大怒。逮下诏狱。属指挥马顺杀球。顺夜携一小校。持刀至球所。球方卧。起立。颈断。体犹植。遂支解之。瘗狱户下。顺有子病久。忽起。捽顺发。拳且蹴之。曰。老贼。令汝他日祸逾我。我刘球也。顺惊悸。俄而子死。小校亦死。球死数年。瓦剌入寇。英宗北狩。振被杀。朝士共击顺毙之。德清自土木遁还。下狱论斩。瘐死。戮其尸。赐球谥忠愍。立祠于乡。二子。长钺。次焊。均成进士。钺广东参政。焊云南按察使。(刘球传) 
  刘球明朝安福(今江西省安福县)人,明成祖永乐年间进士,官任翰林侍讲,为人正直。他的堂弟在莆田当知县官时,曾经赠送一件夏布给刘球,刘球原封退还,并写信告戒一番。
  英宗正统年间刘球上疏谏正十件事,大要主旨是劝谏皇上,勤修圣学,亲理政务,任用正士,选出礼臣,考核吏治,慎刑罚,罢土木,定法守,息兵争,储武备等,条条切中时弊。当时宦官王振,恃宠弄权,擅作威福,钦天监彭德清,倚仗王振威势为*,当时公卿多趋谒逢迎,刘球与他同乡,独独刘球不与他附和,彭德清忌恨在心,便摘出刘球疏中语,对王振说:“这便是有意指斥公呢?”王振闻说大怒,于是逮捕刘球下狱,并嘱锦衣卫指挥马顺将刘球杀死,马顺倚仗王振威势便乘夜间带一名小校,持刀进入狱中,刘球见状大呼太祖太宗,呼声尚未断绝,头已被断,血流遍体,身体还屹立不动,马顺又命小校将尸体支解埋到狱户下面。事后不久,小校忽然暴病毙命,马顺儿子病久忽然起身,发狂大哭,一把抓住马顺头发猛力拳殴脚踢,并痛骂说:“老贼!我刘球何罪?你竟敢趋附逆阉,用残酷手段害死我,看看你们将来如何下场?我先索你儿子去吧!”说完,两眼上翻,倒地而死。马顺看到这种情况,惊恐动悸,但仍然照样依附王振,不知悔改。
  刘球死后六年,瓦剌入寇,王振主使英宗亲征,兵败,将士伤亡惨重,情势危急。英宗和王振都惊慌失措,护卫将军樊忠愤愤地说:“皇上遭此危难,都是王振一人主使,即今天下生灵涂炭,也无一不是王振所起,我今为天下杀此贼子。”说完,取出铁锤猛击王振头部,头颅击碎,鲜血直喷,倒地而死。樊忠护卫英宗冒死突围,力战身亡,英宗被虏北去。王振家族无论老少一概被斩,家产全部籍没,金银六十余库,玉盘百座,珊瑚六七十株,其他珍贵古玩不计其数。
  马顺被众朝士拖倒在地,殴打致死,彭德清从土木逃回,被逮捕下狱论斩,在牢狱中冻饿而死,尸体又被杀戮,一干*党,皆不得好结局,应验了刘球显灵所说的话。
  朝廷追赐刘球谥号忠愍,在他乡里建立祠堂奉祀,刘球两个儿子长子刘钺次子刘焊都中举进士,刘钺官任参政,刘焊云南按察使。
  ※小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妒贤忌能,忍心使出凶狠惨毒的手段,排除异己,趋炎附势,残害忠良,营私结党,以为权位威势,可保天长地久,岂料天道恶盈,转瞬之间,便惨遭恶报,满身罪恶,死后堕落何道,更不堪设想了。

盛德感人

 

  薛瑄。母梦一紫衣人谒见。已而生瑄。为山东提学签事。以白鹿洞学规。开示学者。才者乐其宽。不才者惮其严。皆呼为薛夫子。时公卿见王振多趋拜。瑄独屹立。振趋揖之。瑄亦无加礼。自是衔瑄。讽言官劾瑄受贿。下狱论死。子三人。愿一子代死。二子充军。不允。及当行刑。振苍头泣于爨下。问故。泣益悲。曰。闻今日薛夫子将刑也。振感动。乃免。瑄学本程朱。修己教人。以复性为主。言动咸可法。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清。(儒林传)
  薛瑄明朝河津(今山西省)人,字德温,号敬轩,明成祖永乐年间进士,宣德年间授官御史,英宗时累官大理寺少卿。鲠直立朝。

  薛瑄出生前,其母梦见一位身穿紫衣的人来进见,然后便生下薛瑄。当他任山东提举签事官时,常以朱熹讲学的白鹿洞学规开示学者遵从,追随他求学的,有才学的便用宽怀教导的方式,使他乐于自发上进,没有才学的便用严正教导的方式,使他敬畏奋发上进,时人都称呼他为薛夫子。

  当时宦官王振恃宠弄权,权势倾动朝野,朝中大臣公卿,见王振都趋前迎拜,只有薛瑄却屹立不动,不愿往前拜见,王振趋前向他拱手,薛瑄也不加回礼。王振从此衔恨薛瑄。

  当时有某指挥官去世,留下一个很妖艳的小妾,王振的侄子王山与她私通,打算迎娶她回家,但因被指挥官的妻子所阻止,王山便指使这个妾,诬告指挥官的妻子毒死其夫,到都御史衙门击鼓申诉,都御史王文亲自审讯查究,起初很公正,但是后来竟受王山的运动,用严刑逼供,迫令她诬服。薛瑄洞悉其中冤情,于是将已经判定的罪案驳还,王振便暗示言官检举薛瑄收受贿赂,所以要脱出人罪,薛瑄竟被系入狱,严加审问,被判死刑。

  薛瑄有三子上书乞求愿以长子淳代死,次幼二子充军戍边,以赎父罪,王振不允。薛瑄将要被行刑时,王振有老仆坐在灶下悲泣,王振问他缘故,这老仆呜咽哭得更加悲伤说:听说薛夫子今天将要受死刑,不禁感到心伤呢!王振感动,心意少微开解,又因兵部侍郎王伟也上书申救,因而得以免死,放归田里。

  到了景帝嗣位时,召入起用为大理寺丞,拜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参预机要政务。

  薛瑄求学崇拜程、朱,平素修己教人,以明理回复本性为主,尤其重视躬行实践,一言一动,都可为人效法,去世后,赐赠为礼部尚书,谥号文清。

  薛夫子遭权阉诬害,将受死刑,而权阉家中义仆,竟能为此伤心悲泣,可知薛瑄平生盛德感人之深了。也因为义仆的悲泣,触动残酷小人一念良心发现,不但挽救了忠良免于冤死,也挽救了主人少造了一件残害忠良的罪恶。称他为义仆确实当之无愧。

 

杀业可畏

 

  顾锡畴。字九畴。天启朝典试福建。策有讥刺魏忠贤党指为东林。削籍。崇祯朝。复故官。与杨嗣昌忤。告归。福王立。进尚书。又与马士英不合。致仕。南都失守。乡邑亦破。闲关赴闽。唐王命以官。力辞。居温州江心寺。总兵贺君尧。挞辱诸生。锡畴将论劾。君尧夜使人杀之。投尸于江。温人觅之。三日乃得。棺殓。(顾锡畴传) 
  顾锡畴明朝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明神宗万历年间进士,官任检讨官,明熹宗天启年间,因与权阉魏忠贤不协被革职。明末崇祯年间,恢复官职任用为礼部侍郎,其后又因与杨嗣昌有过节,除去官职。福王即位,任用为尚书,又因兵部侍郎马士英专权昏愦,锡畴与他不合而辞官。
  当时国家变乱,南京失守,家乡城邑也被攻破,于是前往福建,唐王要任用他为官,锡畴极力婉辞。便前往温州,寄居在江心寺。曾著作迪吉录流传于世,大有功于世道。

  当时总兵贺君尧,鞭挞太学儒生,顾锡畴得知深为诸太学生不平,, 将要论奏贺君尧罪状,贺君尧竟乘夜间遣人杀死顾锡畴,并将尸体投入江中。

  顾锡畴被害那天,永嘉县令吴国杰在江心寺设宴请顾锡畴!不料第二天突然听说顾锡畴被害,随即招募渔夫及温州人沿江寻找,找了三天都没有下落,第三天晚上吴国杰梦见顾锡畴站立在水中说:我前世是天台山僧人,因为误杀了一条蛇,如今抵偿他的命债,承蒙吴公厚意帮助办理我的后事,因为公前世是我的徒孙,有方外一脉的因缘,明天向某地水湾处寻找,我就在那里……吴国杰早上起床回想梦境清清楚楚,立刻命渔夫到某湾地处寻找,果然找到尸体,于是极力帮助用棺木收殓尸体,运回家乡安葬。

  当时华亭县令张调鼎是顾锡畴的门生,因为想念老师,便到神坛占卜请示吉凶休咎,顾公神灵降临,张调鼎问道:老师何时去世登仙?顾公回答说:我已经在六月十六日被贺君尧害死,将我投入江中。张调鼎又问:贺君尧与老师有何仇恨?顾公说:老夫前世是天台山的僧人,有一次在路上遇见一条蛇,一时情急,用杖打击失手将它打死,贺君尧就是那一条蛇的后身,前生怨怼相寻,今生因缘相遇应受果报,可以告诉我两个儿子,千万不要报仇。张调鼎立刻派人到温州查究追迹,果然一一不爽。

  后来贺君尧也被人所杀。
  谁能料想到,前生误杀一条蛇,终究要偿还这个命债,可见杀业是多么可畏啊! 所幸的是顾公般若智慧及宿生善根没有泯没,能够嘱咐后人不要报仇,因而顾公这个杀业,就可从此了结。至于贺君尧既然杀了人,又被人所杀,他的怨报正是没有休止的时候了,实在是可悲!可悯!

  欠人命债,纵然经历千生万劫,迟早因缘会遇时,终究一定要偿还,楞严经早有明白训示,我辈学佛应当深信不疑。

  单就我们人事环境中,所交往的朋友之间,凡是彼此友好情谊笃厚的,也必然大有因缘存在。所以我们的举心动念之间,今日种下的业因,就是结下将来的果报,怎可不时时密切觉察?怎么可不恐惧谨慎,警惕小心呢?一方面千万不要种下恶因,使自己以后不招恶果,一方面多多亲近善知识,使自己将来有善因缘得与善人聚会一处,更应努力修行念佛,求愿往生净土,永脱轮回,使历劫以来所造杀业,不遭怨怼,这才是究竟彻底的办法。

上一篇:因缘果报01
Copyright uedbet官网西甲莲社 © 2006 - 2010 dizh.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uedbet官网西甲莲社    粤ICP备11035149号    QQ:5981951
网址    www.dizh.com    www.dizh.net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